五台山大白塔
编撰/夜明珠
座落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塔院寺内的大白塔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是一座尼泊尔式白塔,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也叫大慈延寿宝塔。相传佛陀灭度之后二百年之后,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而慈延寿宝塔就是其中之一。
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大慈延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皇太后李娘娘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葺。2004年再次经过重新修建。
大白塔位于殿阇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 。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凡是进入五台山的信众都会首先看到大白塔,大白塔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五台山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五台山的象征,前往五台山朝圣的信众无不都右绕大白塔顶礼。
(信息资料、图片来自网络)